在线期刊
期刊基本信息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 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 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
下载排行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在学习基础类知识时,出现知识理解停留在表层,学习时容易出现困惑等问题,导致出现了厌学情绪。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不但需要学校调整教育形式,还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鉴于此,本文着重选择小学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给出如何转变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双减政策;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 A
     
    教师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教育时,需要首先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再选择合适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学校要主动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提高家长对学困生的重视度,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改善学困生的情况。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学困生特点及成因的分析
    1.学困生的主要特点
    我校学困生存在以下主要特点:
    (1).学困生本身不满意自己的学习成绩,觉得自己努力学习也追不上好学生,其他同学也瞧不起自己,并表现出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甚至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
    (2).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缺少学习动力,意志力不足,课堂上出现人在心不在的情况[1]。且口头表达能力欠缺,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大多丧失学习兴趣,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3).学困生反应速度较慢,理解力与记忆力偏差,无法快速吸收新知识,也不能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自卑心理,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此外,学困生还存在孤独感,焦虑程度高等问题。
    2.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内因
    学生对某些科目缺少学习兴趣,欠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经常出现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情况,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继而出现抄作业的情况。同时,小学生玩心较大,家长如果不能进行督促,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养成不写作业的习惯。此外,有很多学生在家庭学习时对家长较为依赖,需要父母陪同才能完成各种学习任务,造成学生学习缺乏信心,逐渐发展成为学习困难的情况。
    2.外因
    部分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常见的,如家长没有给孩子安排合适的书桌,让学生在电脑或茶几上写作业,舒适度不足,造成学生出现分心情况,甚至影响到学生脊柱发育;一些家长喜欢邀请朋友来家,室内环境氛围繁杂,致使学生无心学习此外,家长过度溺爱学生,对学生学习成绩不闻不问,也不重视其学习习惯养成,导致其沦为学困生[2]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的问题
    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部分从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式及学科特点几方面进行论述。
    1.学生个体差异原因
    学生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方式差异等,使得他们对数学学习态度存在差别。一些学生觉得数学难以理解,遇到困难就会放弃,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一些学生低估自己,日常学习中付出努力但效果不理想,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甚至出现忽略数学学科的情况。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甚至无法完成数学学习。
    2.课堂教学方式原因
    新课改背景下,依旧有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奉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缺少实践过程,学习时也会产生成就感。尤其是当前数学教科书经过数次修订,但依旧缺少与生活相关的元素,使得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学生课堂反应及优化教学细节,没有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缺少验证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3]
    3.数学学科特点原因
    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科学习难度大于其他科目,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恐惧与抵触心理。数学学科知识点严谨、逻辑性强,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粗心,需要专心思考与运算,否则就会出现错误答案。同时,数学也是一门高错误率的学科,当错误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损伤学生数学学习信心。再加上小学生理解能力偏弱,要求具有相应的逻辑思考与空间感知能力,才能接触与消化相关知识点,长期下来,难免丧失数学学习兴趣。
    4.家庭教育因素
    (1).父母自身素质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有限,尤其是农村地区家长以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为主,日常生活中不会主动翻阅书籍,而且习惯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学生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长时间下来会产生“书籍无用”的错误观念。这就是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同时也就谈不上家风建设与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习惯只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会主动与学生交流学习情况,也不了解孩子的喜好、性格等,家庭教育时简单粗暴,甚至秉承传统“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观念。例如,当孩子出现成绩下滑时,不会了解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而是直接批评教育,甚至棍棒相加;孩子成绩上升时,不能及时鼓励与巩固,反而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等。这种方式忽略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到其长远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创设区域环境,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
    (1).保证合适空间范围。数学区活动内容通常需要小学生安静地通过思考完成操作,整个区域活动需要在封闭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设置数学区位置时,尽量不要与嘈杂区域为邻,避免不同活动区域之间干扰。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桌子、矮柜及屏风等,直接在活动室内划分出相对独立的空间,方便小学生操作材料、独立思考,切实满足小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
    (2).提供必要活动设施。数学区内很多活动都需要操作,教师必须要给小学生提供一些桌子,这些桌子最好可以拆解,依据具体活动再次进行组装。另外,小学生园也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操作毯,小学生可以直接在地面上操作,拓宽活动空间,避免打扰同伴或拿错材料。此外,也可以在活动区墙上设置相应的数学操作游戏,最常见的类似数学闯关游戏,提高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3).做好操作材料摆放。放置数学活动区内材料时,要摆放简洁并能引起小学生操作兴趣的材料,突出所要学习的内容,继而引导小学生完成开放式探究。摆放材料时,教师要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形成分类、排序及一一对应等概念。例如,摆放小学生材料筐,教师可以在柜子与材料筐上贴上不同图形,要求小学生根据图形放置玩具;或是可以贴一些10以内加减法算式及答案,小学生需要通过计算后才能摆放相应的玩具。
    2.引入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需要经过问题、猜想、结论及推导整个过程,而数学实验开展的基础就是问题,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创设真实有效的场景,切实发挥数学实验的作用。进行数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将视频资源利用起来,增加数学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数数学教学中实验教学难度较大,其中不仅要注意很多细节,稍不注意还可能造成仪表、器具的损坏,而且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因为时间关系、环境限制或者仪器缺乏等原因,很多实验细节无法向学生展示,不利于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针对此问题,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为学生制作一份微视频资源,通过视频将整个实验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各个细节完美展示出来,接下来只需要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以及其中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和学习。通过观看实验的细节内容,学生虽然可能无法动手实践,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就每个操作步骤、细节等进行完美还原,深刻在学生脑海中,堪比亲自动手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融合,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3.结合区域游戏,培养小学生数学意识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对外表现出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和利用,为学生创设一些常见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如“黄鼠狼偷鸡”游戏,从班级中选出10名同学参与其中,一名同学扮演黄鼠狼,一名同学扮演鸡妈妈,其余同学扮演小鸡,每当黄鼠狼偷走一只小鸡,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还有几只鸡?在学生数完之后惊奇的发现只有8只了,那为什只剩8只了呢?偷走一只小鸡不应该剩下9只鸡吗?学生通过思考后才明白将黄鼠狼也计算在内了,最终得出10-1-1=8的结论。教师通过创设这种简单的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物体整理在一起,制成教学课件,同时融入教材中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学习。
    情景引入过程:
    (1)、仔细观察,看谁发现最多。
    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教学课件)同学们请注意,观察上面图形,请问哪些是我们早就已经认识的,哪些是上节课刚认识的图形?请大家找一找,说一说。
    (2)、比一比,看谁观察最仔细。
    教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很多种四边形,现在谁来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下?
    学生1:教室的黑板、门都是长方形的。
    学生2:我家花坛是梯形的。
    ……
    上述案例中,就是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即将学生生活中常见图形直接展示在教学课件上,引导学生对其特征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接受和总结,从而为以后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4.发挥家校合作作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正确认知孩子能力,树立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小学生心理及生理发育均不成熟,需要家长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当他们获得进步与成长时,家长及时鼓励与夸奖,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孩子优势。
    同时,家长要主动向教师请教并阅读教育书籍等,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并帮助孩子形成学习兴趣。日常家庭教育时,家长需要杜绝粗暴的教育行为,尝试与孩子之间建立朋友关系,了解其内心想法,掌握学习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率。家长要落实科学教育原则,培养与提高学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反思在校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相关知识,家庭教育则是帮助其消化知识。学困生虽然千差万别,但却存在一大共同点,就是无法彻底消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需要在家庭教育时进行消化,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主动与家长交流,告知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同时,班级内学困生的数量不一,学困生受到困扰的学科也不一样,最常见的就是偏科生,他们其他科目成绩很优异,但学习某一科目时却存在问题,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按照科目划分学困生,鼓励学困生之间相互帮扶;也可以鼓励优秀学生成为志愿者,定期前往学困生家中共同学习。教师利用这种家庭教育帮扶小组的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还能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收获友谊。
    (3).合理利用物质奖励,发挥家长榜样示范作用。家庭教育时家长可以合理利用物质激励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家长可以规定学生在一周内背诵多少单词、古诗等,可以获得相应的玩具。如果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后丧失动力,这时家长可以适时出现,告知他们已经获得玩具的某一部分。当孩子完成这一目标后,要将奖励正式给孩子,并强调:因为完成学习目标获得奖励。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在家庭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顺利完成家庭教育目标[4]
    同时,小学生本身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学习其行为。针对这一情况,家长要规范自身行为,并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一些书籍,鼓励孩子去阅读、去学习,并思考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结语
    总之,双减背景下小学学困生教育需要家长参与其中,家校合作共同努力,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实现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好榜样,营造出良好的家风,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伙伴与向导,促使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此外,家长要主动学习,更新自身的教育教育方法与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 发布日期:2023-03-03 14:39:42 浏览: